首页

榜样安中

首页 - 榜样安中 - 正文

【教师风采】项银霞:初心耕耘 匠心育魂 共赴成长新征程

来源: 日期:2025-09-28作者: 点击:

项银霞,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为一名本、硕、博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她的职业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今如愿得以深耕思政课堂,她坚守职业初心,用热情点燃思政课堂;她致力于上好每一堂课,苦练教学基本功,获得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联盟“精彩一课”一等奖;她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在辅导员岗位工作五年,带领250余名学生顺利毕业,获评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

坚守职业初心,用热情点燃思政课堂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是什么?这是所有思政课教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或许,很多情况下思政课会被打上“水课”“枯燥”等负面标签,尤其是在学业高强度、就业高门槛、行业高准入的医学类院校,这种刻板印象在学生心中尤甚。项银霞依然记得某一年的开学第一课,她在走廊无意间听到的学生对话:一学生问“等下是什么课?”另一学生答“反正是水课”……她明白,这或许是很多同学的思维定势。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因此,开学第一课上,项银霞旗帜鲜明地对“水课”重新定义:水,是万物之源,离开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的思政课,就是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课程……

改变在之后的课程中悄悄发生:当探讨中国“新四大发明”时同学们的跃跃欲试;当围绕“内卷与躺平”主题时大家的各抒己见;当“理想信念”“历史虚无主义”不再是飘浮在空中的概念……不断提高的“抬头率”和“举手率”,还有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匿名反馈:“就应该这么教学”“很喜欢这种上课风格”,更有学生坦言“一开始真的以为是水课,后来上课时真真切切感觉思政课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教会我们许多道理”……项银霞说:“学生的反馈与认可,是我潜心教书育人的动力源泉。”

苦练教学基本功,万次打磨铸一课

上好思政课,职业理想是基础,但是光靠职业理想还不行,讲好思政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积淀,还需要锤炼教学基本功,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增强课堂效能感。

一次教学比赛远非“10分钟的教学展示”听上去这么简单。前期教案讲稿的准备、现场教学比赛的紧张和压力以及后期总结分析环环紧扣。为了写讲稿,她浏览了无数网页,查阅了无数书籍,书桌上堆满了《求是》《人民日报》等期刊报纸,只为找到最契合的时代注脚;为了设计教学环节,她一遍又一遍模拟课堂,第一次超时了,第二次磕巴了……历经无数次才勉强令自己满意……正是内心的这份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让她不懈坚持!回报与付出相伴而来,2022年,项银霞获得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联盟“精彩一课”一等奖;2024年,获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等荣誉。

师生双向奔赴,教学相长共成长

项银霞深深明白,教学比赛获得特等奖并不是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终点,勋章终会褪色,荣誉终将散去,唯有师生灵魂碰撞的火花,能在岁月里恒久燃放光芒。这才是思政课教师最厚重的奖杯,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为人民服务”最清澈的践行。

三尺讲台是神圣的,它是师生双向奔赴的枢纽。但是教书育人工作,却从来不限于讲台。在项银霞心中,“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成为思政课教师之前,项银霞首先是一名辅导员。她至今记得:学生因受伤给她打电话的场景;疫情期间,她去老校区看学生的场景;毕业聚餐时,学生们和她畅谈未来的场景……在她的带领下,250余名学生顺利毕业,走上新的人生征程。五年走近学生的辅导员经历告诉她,唯有俯身倾听青春的心跳,才能精准把握这一群体的脉搏——这,就是辅导员经历给一位思政教师最厚重的馈赠。(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宣传部/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