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榜样安中

首页 - 榜样安中 - 正文

【教师风采】李真宝:深耕药学育英才 立德树人践使命

来源: 日期:2025-09-12作者: 点击:

“要让学生在学中药、研药学的路上,既懂专业真谛,更明育人初心。” 这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李真宝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秉持 “至精至诚 惟是惟新” 校训,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专业素养的中药 / 药学类人才为己任;作为厚剂薄发药学学硕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他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科研与育人路上,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亦师亦友 实验室里的 “暖心守护”

在学生眼中,李真宝既是科研路上的严师,也是生活里的 “暖心人”。他总说 “科研离不开陪伴,更少不了共情”,日常时常泡在实验室,与研究生并肩攻克难题。

2023 年寒冬深夜,实验室的灯还亮着—— 硕士生小张因实验连续失败垂头丧气,甚至陷入自我怀疑。李真宝看到后,没有半句批评,而是拉着小张坐在实验台前,逐字逐句询问实验细节,耐心帮他梳理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科学研究的魅力,就在于在失败中寻找真理。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它会让我们更强大,这段历程会让心智实现蜕变。” 他的话像一剂 “强心针”,让小张重新振作。

之后的日子里,李真宝亲自示范操作,陪着小张调整实验方案。终于,课题迎来突破,小张不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Top 期刊《Small》(IF=15)发表论文,另有一篇文章在投。毕业时,小张在感谢信里写道:“感谢李老师的指导、陪伴和鼓励,让我相信‘黑夜再长,终会天亮’,也让我有勇气踏入社会,为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创新育人 把前沿科研搬进课堂

在教学中,李真宝始终坚持将前沿科研融入本科课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为了让抽象的理论更易理解,他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和最新文献报道,把常规药物、纳米药物、生物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案例搬进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学科的应用价值。凭借这样的创新教学模式,这门课在 2025 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李真宝为主要参与申报人)。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学生 “早进团队、早做课题”。2020 级本科生小刘大二加入实验室时,实验动手能力较弱。李真宝结合她的情况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从文献阅读到实验设计,手把手带教。大三时,小刘就作为负责人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研不是高门槛的事,关键在思考与坚持,要敢于创新、提出见解并去证实。” 他常这样鼓励学生,希望他们成长为有真才实学、能独当一面的中医药人。

至今,已有超百名本科生在他的实验室开展创新实验,20 余人获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2025 年,他指导的学生团队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斩获 3 项国家级三等奖。

攻坚担当 紧盯着临床中的”真问题“

“做科研,要盯着临床的‘真问题’,要让老百姓用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药。” 李真宝的研究方向聚焦类风湿与肿瘤新型给药系统,针对临床共性难题,他师法自然,从中药中优选活性化合物,探索构建药辅合一型中药纳米制剂、中西合璧型中药脂质体纳米药物、理法方穴型中药纳米制剂。

研发路上从不是一帆风顺,实验多次遇挫时,李真宝从没有退缩。他和团队老师、学生一起蹲在仪器旁观察数据,一起在学术会议中辨析思路,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中药制剂纳米化治疗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教育厅项目 4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授权 5 项,转让 1 项;还先后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安徽省 D 类人才、安徽省优秀青年研究生导师等荣誉。

在团队建设上,李真宝同样用心。他构建 “需求价值” 双导向中医药团队培养体系,建立公平的团队机制,帮青年教师逐字打磨项目申请书,坚持 “让每个人都有课题做”,让团队成员在平等氛围中共同成长。

从教多年,李真宝始终以共产党员的赤诚、师者的仁爱、学者的执着,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沃土上书写立德树人的 “中医药答卷”。他说:“我会一直守着育人初心,也愿和同行一道,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贡献力量。”(组织部、药学院/供稿 宣传部/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