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满洲(1988届中药学专业),现任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Nanoscale》和《Nanoscale Advances》副主编,《Nanoscale Horizons》顾问编委、科技部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引智创新基地负责人、政协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

朱满洲校友长期致力于金属团簇化学与杂化功能材料的交叉前沿研究,聚焦贵金属纳米团簇的可控合成、结构解析、性质调控及多领域应用,同时深耕非专利药物合成工艺与新药开发。带领团队以“原子级精确”为核心突破点,建立金属团簇的动力学控制合成方法,在团簇基二维晶体组装、光波导性能开发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2023年发表安徽大学首篇《Science》论文,揭示配体保护的金属纳米团簇可作为强稳定、可调谐的光波导材料。2025年该团队进一步发展了团簇晶体工程,构建出系列团簇二维晶态材料用作新型锂离子固态电池电解质,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合成化学领域顶刊《Nature Synthesis》。在应用转化层面,研发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有效弥补当前基于釜式工艺需要定期人为干预的缺陷,且反应效率高、三废排放量低。并主持与参与开发新药十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其中两项发明专利已实现企业转化。
朱满洲校友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省教书育人楷模” 等称号,获首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安徽大学李世雄奖”等表彰。领衔的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斩获 2018 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并长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充分彰显其在学术引领、团队建设与科研攻坚中的核心实力。(校友办/文图 方晓/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