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29日,全国高校“农校对接”工作第五期培训交流会在合肥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农校对接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省高等院校后勤协会、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协办。来自安徽、辽宁、河北、河南、湖南、贵州、江西、湖北、陕西、甘肃、青海、浙江、上海、重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代表参加了培训。我校总务处饮食服务中心应邀参加会议。
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朱宝铜,针对“农校对接”项目进行了政策解读: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校对接”项目一是依托高校后勤市场,发挥强大的引擎拉动作用,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用订单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搭建和拓宽农产品直销平台,突破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瓶颈;二是帮助高校完成“汗水后勤”到“智慧后勤”的转变;三是为减少后勤食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造出一套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可追溯食品安全源头的农产品直供学校服务体系,解决了农民“卖难”和学校“买贵”、学生吃不到放心食品等问题。

与会代表交流了农校对接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发展中的困惑。对“政府搭台,企业投资,学校受益”的农校对接运行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模式在土地流转环节、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等方面,形成了师生受益、农民增收、环境优化的多赢格局,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刘明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