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在梅山路校区华佗楼的几间PBL教室中,中医临床学院13级中医定向班正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内经》课程的PBL教学。
教学围绕一个典型的中医痹证临床案例展开,学生被分成若干个5-6人的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案例讨论并控制时间,一名记录员在黑板上记录下同学们每一个环节的讨论结果以及发现的问题,同时每组还有一名指导老师在一旁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对病案内容的逐步了解,学生们从西医、中医两个角度对病案进行分析,通过参考《内经》相关篇章及《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等教材以及相关网络资源,对病案进行初步诊断,并寻找致病因素、分析发病过程;通过热烈的讨论、对相关教材的查阅以及老师的适当引导,同学们的诊断思路逐渐清晰,对中医痹证有了初步认识,对痹证的发病原因、常见类型、主要症状、诊断要点及相应治疗法则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同学们将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对于课堂上尚不能解决的疑问,逐一分配到每位同学,由同学课后带着问题查找资料,以便在下一次课上分享并进一步讨论,以便得出最后结论。
PBL是英文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PBL以问题为导向、模拟现实情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并独立查阅未学过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旁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并进行评价,意在鼓励学生独立地动手动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中医临床学院内经教研室一直坚持这种学习方法。(蔡�、沈津湛/文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