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力安中

首页 - 活力安中 - 正文

医疗队多科协作再创生命奇迹

来源: 日期:2010-11-22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

电话划破寂静长空  医疗队员紧急到位


    11月13日凌晨,松潘县川主寺镇雪花飘飘,天寒地冻,人们都沉浸在梦乡中。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医疗队员、心内科许祖建医生从睡梦中惊醒,“喂,许老师,有一位胸背剧烈疼痛的病人,麻烦您过来看一下。”中藏医院值班的白医生在电话里怯怯地说,语气里掩饰不住焦急、惊慌。许祖建医生顿时睡意全无,因为他心里清楚,在这寒冷的季节,在这偏僻的乡镇,突发胸背来就诊的病人,一般凶多吉少。
    当时时间是凌晨零点三十分,许祖建医生迅速赶到病房,白医生简要地汇报了一下病史:这是一位57岁男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未规范服药和监测血压,无其他特殊病史。下午打牌长达4小时,半小时前突发胸闷、背部疼痛,偶伴剑突下疼痛,右下肢麻木、疼痛。入院时血压高达190/150mmHg。当时病人疼痛难忍、坐卧不安,阵阵汗出,许医生给患者作常规查体,心肺听诊无异常,心率75次/分,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力正常,无病理征。双下肢皮温低,右下肢相对于左下肢皮肤略显苍白。急查床边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呈qR型,但无ST-T改变,且Q波窄小,未超过0.04秒,余导联正常。


医疗队多学科协作  精准诊断病情


    像这类“高血压病”患者,突发胸闷、胸痛、背痛,一般情况首先考虑“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但冠心病患者一般胸痛、胸闷重,疼痛可以放射到背部,背部疼痛轻。而患者背部疼痛重,胸闷较轻。并且发病1小时内不会出现坏死性Q波,首先应该出现ST-T改变。通知医疗队检验科王庆保医生,准备急查心肌酶,但医院设备简陋,不能行心肌酶学检查。暂考虑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给予降压、扩冠、抗动脉硬化、止痛、支持对症处理,患者症状减轻。三十分钟后患者背部疼痛、胸闷再发加重,伴剧烈右下肢疼痛、皮肤苍白。复查床边心电图无明显动态改变。
    此时,医疗队长王汉明副主任医师也来现场,了解病情后,他指示该患者高度怀疑“夹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发病率极低,只有几百万分之一,主要病因是“高血压病”。一旦动脉瘤撕裂,死亡率极高。王汉明队长建议立即行心脏彩超、腹部大血管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并亲自护送病人至B超室。
    医疗队员超声科李保启医生也已做好检查的一切准备,患者体型较胖,脂肪层较厚,再加上疼痛引起的腹肌紧张,给超声检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患者室壁运动未见节段性异常,各瓣膜形态正常,瓦氏窦水平主动脉内径不宽,而升主动脉内径稍增宽(42mm),腹主动脉显示不清,右下肢股动脉及以下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少,而管径未见明显异常,亦未见明显斑块,超声提示右股总动脉以上动脉血管病变。
    医疗队王汉明队长及许祖建、李保启两名医生立即展开病例讨论,综合考虑动脉急性栓塞的可能性很小,也可以除外动脉闭塞症,结合超声表现最后王队长果断诊断该患者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撕裂,根据DeBakey分型,初步定为Ⅲ型:内膜破裂处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近段降主动脉。主动脉壁向降主动脉方向剥离,可延伸到腹主动脉,但不涉及升主动脉壁。该患者最大可能是,内膜破裂延伸至右侧髂总动脉,真腔被假腔压迫致堵塞,所以引起右侧下肢动脉缺血。


基础治疗与精准判断为患者赢得生命


    医疗队王汉明队长及时给患者家属解释了该病的风险性,由于中藏医院条件限制无法手术治疗,只能给予基础的内科治疗,所以建议立即转往成都省级医院就诊。
    凌晨两点,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转往成都。当日上午,患者在四川省立医院确诊为:夹层动脉瘤(III型),目前患者正在接受积极的救治。四川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医生对基层医院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能够如此迅速和准确地作出诊断深表敬意和赞赏,并高度赞扬医疗队员创造了奇迹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援松潘医疗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