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病诊疗中心主任、二级教授李娟应邀作题为“炎性关节病发病新机制及中医药干预靶点”的专题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中医基础理论国家中管局高水平重点学科、中医学院、科技处联合主办,药学院、省部共建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及细胞分子生物学(脑病)实验室共同协办。

报告会上,李娟教授系统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RA)、痛风等常见炎性关节病的前沿研究进展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新策略。她深入剖析了免疫炎症异常活化在疾病中的核心作用,首次介绍了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与致病性Th17细胞形成的“免疫炎症恶性循环”在RA关节炎症与骨破坏中的关键机制。同时,李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肠道菌群外膜囊泡(OMV)为媒介的“肠-关节轴”理论,为理解疾病的跨器官调控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痛风研究领域,李娟教授分享了其团队的突破性成果:基于6526例多中心数据构建的人工智能复发风险预警系统“GoutRe”,以及新一代双层光谱CT(dDECT)在尿酸盐结晶检测中的应用,标志着痛风诊疗正迈向精准化与智能化。
在中医药干预方面,李娟教授重点介绍了“小乌桂汤”“骨灵丸”等经验方的研发与转化历程。她通过翔实的数据阐明,这些方剂通过多靶点调节免疫平衡、抑制炎症信号通路、改善骨代谢等机制,在临床中展现出确切疗效,并已成功转化为保健品上市。她强调,中西医结合的深层内涵在于技术与方法的协同创新,必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医药作用靶点,从而推动传统医学走向精准化与国际化。
报告结束后,李娟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如何将中医‘整体观念’与肠道菌群研究结合”“痛风复发预警系统的临床落地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本次高水平学术报告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与国内顶尖风湿免疫领域专家直接对话的桥梁,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对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交叉融合、提升我校相关学科的科研与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张盛/图、王洋洋/文 张亚辉/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