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丰志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要求。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第四版诊疗方案》中,专版另列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中国就先后发生过300多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药的有效预防和治疗,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未发生过像欧洲历史上那样因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并重”一直是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基本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先后出台。中医药先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防控了乙型脑膜炎,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发了青蒿素控制了疟疾、挽救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生命,2003年治疗非典疫情都获得成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全国各地多批次中医专家队伍奔赴武汉全面参加救治工作,其余省份中医药队伍也是全程协同。中医药在疫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独特优势。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必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中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一是统一领导,建立信息共享的中西医结合防控机制。落实《意见》要求,“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二是凝聚共识,协同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控救治。在病人眼里,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治病救人就是好医。在医生眼中,只有病人疾苦,没有中医的病人还是西医的病人。中西医要发挥各自优势,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第五版诊疗方案》规范防治,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三是加强研究,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贡献智慧。广大中医、西医医务工作者在共同抗击疫情中,要注重在临床救治中做好科研数据的收集与研究,为不断完善诊疗方案提供新思路。要切实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对慢性和疑难疾病的独特疗法、简便验廉的特点、丰富的生态资源等独特优势,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感染性疾病等,开展中西医协同创新,形成并推广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四是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内容之一,“治未病”是中医的优势之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全民战争,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要中西医结合,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建设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要切实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宣教中的作用,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五是医药联动,中西医结合创制新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药辩证处方、中药协定方、中成药、中药院内制剂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药监局启动绿色审批通道批准“肺炎一号方”,并允许用于广东省30家定点救治医院。在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开展诊疗方案设计,科研数据共享,有利于共同研发包括中药在内的新药,或者发现中药和西药的新用途。中药的研发,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注重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充分运用包括循症医学、基因组学、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药理论体系,诠释中医病理和中药药理,创制现代中药,为建设健康中国和造福全人类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专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