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安徽省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刘志荣,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陈必全,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青年岐黄学者、主任医师陈炜参加发布会。陈炜就中医“治未病”给出个体化防护方案。

安徽综合广播记者: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不同体质的人群,能采取哪些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陈炜:“治未病”作为中医核心理念,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程健康管理,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中,结合“体质辨证”个体化干预。
一是气虚质,常表现为易疲劳、气短、自汗、易感冒,本质是“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易感邪传变。治疗上以“培土生金,益气固表”。食疗选用黄芪、党参等甘温之品,取其“少火生气”之效;揉按足三里、气海,以激发脾胃之气与元气,巩固卫外屏障。
二是阴虚质,常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燥,本质是“阴液亏虚,虚火内扰”,易感温燥之邪,病易燥化伤津。治以“金水相生,滋阴润燥”。食疗可用百合、沙参等甘凉清润之品;按揉三阴交、太溪,以滋补肺肾,濡养肺体。
三是阳虚质,常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本质是“阳气亏虚,温煦失职”易感寒邪,卫气生成不足。治以“温阳固本”,食疗可选当归、生姜等辛温之品。艾灸关元、命门及足三里,借助艾火温通之力,补充阳气祛除寒邪。
四是湿热质,常表现为口苦、苔黄腻、面部多油,本质是“湿热内蕴,气机缠阻”,易感湿热疫邪,病情缠绵。治以“清热化湿、通利三焦”。食疗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等淡渗利湿之品;揉按曲池、丰隆,通腑泄热、化痰祛湿,恢复气机通畅。(陈宜淼/文图 昝三军/审核)

内容来源:省政府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