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安中

首页 - 要闻安中 - 正文

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医护接连出手,“黄金4分钟”内挺身施救

来源: 日期:2025-10-09作者: 点击:

国庆假期前后,在河南省某景区与安徽合肥的街头,接连上演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我校第二附属医院两名医护人员在偶遇民众突发心脏骤停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救命的“黄金4分钟”内实施有效急救。

景区一男子突发病,急诊医生抓住“黄金4分钟”

10月3日上午,河南某景区一名中年男性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恰在十步之外,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好医生”徐晓婵闻声而至。“我跑过去,看到他倒地,面部口唇紫绀,呼喊没有反应,呼吸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判断确认是心跳呼吸骤停”,徐晓婵回忆道。

时间就是生命。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大脑皮层在4-6分钟内就会开始遭受不可逆的损伤,这关键的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徐晓婵立即跪地开始心肺复苏,其妹妹协助清理患者呼吸道,路人则帮忙拨打120并寻找景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期间,一位浙江医生加入,两人协力施救。最终,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呼吸,被景区急救车接走。后经核实,患者已无大碍。

合肥街头煤气工倒地,主管护师挺身施救

无独有偶,9月30日下午3点左右,在合肥市长江东路与天长路交叉口,第二附属医院主管护师彭瑶骑车路过时,发现一名送煤气罐的中年男性脸朝地倒在路上,周围多人围观。

“几个小伙子帮忙把他翻过来后,我发现他面部口唇紫绀,颈动脉搏动消失,呼之不应,判断是心脏骤停”,彭瑶回忆。她立刻上前展开急救,同时请旁人拨打120。经过持续抢救,患者逐渐恢复反应和意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也没有多想,只是出于职业的本能,一心想着把他救回来”,彭瑶说。

共同呼吁:普及急救技能,人人可成“第一响应人”

接连两次紧急救援,得益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果断处置,牢牢抓住了“黄金4分钟”。回顾经历,徐晓婵医生深感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不是所有人运气都这么好,能恰好在发病时身边有医生。但只要旁边有会心肺复苏的人,及时抢救就有可能创造生机”。她强烈呼吁,“希望心肺复苏培训能够早日普及,特别是进入校园,和向社会开放,让更多普通人掌握这一救命技能,在专业救援到达前,成为生命的‘第一响应人’。”

两位医护人员在假期中的义举,不仅展现了高超的专业素养,更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正能量,深刻诠释了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担当。(第二附属医院/文图 雷黎/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