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了!这些钱和证件对我们家太重要了,要是丢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失主紧紧握着唐迪的手,眼里满是激动与感激。这温暖的一幕,发生在8月上旬的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渔洋浜居民区办公室里,而故事的开端,要从一个沉甸甸的行李箱说起。
8月1日下午,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我校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23级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生唐迪,正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帮父亲处理日常工作。夏日的午后虽有些闷热,但他依旧耐心地整理着杂物,在清理到一个半旧的行李箱时,手臂传来的沉坠感让他顿生疑惑——这个看起来不大的箱子,重量却异常惊人。“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对劲’,正常行李不会这么沉,会不会是装了什么特殊物品?”唐迪回忆道。出于谨慎,他小心地拉开行李箱拉链,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了一下:箱内整齐叠放着一沓沓现金,旁边还散落着几本存折和几张身份证件。

面对眼前的意外之财,唐迪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将行李箱重新锁好,找来干净的布套仔细遮盖,妥善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安全区域。“那一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肯定是别人不小心遗落的重要财物,失主现在一定急坏了。”他来不及多想,转身就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
很快,唐迪的父母匆匆赶到现场。看着箱内的现金和证件,一家人没有丝毫动摇,当即决定:“必须尽快联系相关部门,找到失主!”他们深知这些财物背后可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急用资金、重要证件,甚至是关乎生活的希望。随后,唐迪和父母一起,带着行李箱来到社区居委会,将此事详细上报给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的相关负责人。

“当时他们一家三口来的时候特别认真,把发现财物的时间、地点、过程说得清清楚楚,还主动提出让我们现场清点。”居委会王主任回忆道。在多方见证下,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行李箱进行清点:现金共计3万元整,5本不同银行的存折,还有身份证、社保卡等重要证件若干。看着这些整齐的财物,大家都松了口气——幸好被细心的唐迪及时发现,否则一旦丢失或被误拿,后果不堪设想。
凭借身份证件上的信息,物业工作人员很快联系到了失主彭老伯。彭老伯起初还一头雾水,直到工作人员将里面的财物交给他,他才恍然大悟,身为聋哑人的他,无法用语言表达他的情感,但是他用手语表达了对唐迪以及他的父母和各位工作人员的感谢。
当所有财物完璧归赵,彭老伯执意要给唐迪塞现金表示感谢,却被唐迪谢绝并写下:“这是我应该做的,换作谁都会这么做的。”他朴实的话语让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

几天后,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联合为唐迪送来一面写着“拾金不昧显美德,青春学子树新风”的锦旗,同时颁发了若干奖金,以表彰他的高尚行为。面对这份荣誉,唐迪显得有些腼腆:“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父母从小就教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师也常说做人要守初心、有担当。”

与此同时,学校校长信箱也收到了一封落款为中共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渔洋浜居民区党支部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感谢信,信中说,“衷心感谢贵校培养出像唐迪同学这样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优秀学子!他的善行义举,如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不仅温暖了一位长者的心,更在我们社区乃至更广范围内奏响了“诚信友善、邻里守望”的时代强音,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杰出楷模!”
作为一名医学生,唐迪在学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时刻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他说:“骨伤专业讲究‘治骨先治心’,品德和技术同样重要。这次经历让我更明白,无论是学医还是做人,都要守住底线、担起责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唐迪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
唐迪拾金不昧的事迹很快在社区和校园里传开,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份看似平凡的善举,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这一行为正是我校“至精至诚、惟是惟新”校风校训的生动体现,彰显了新时代青年“诚信为本,责任在肩”的高尚品格,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也正如社区公告栏上写的那样:“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份善良都能点亮人心。”
作为一所以传承中医药文化、培育“精诚大医”为使命的高校,我校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将德育浸润于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引导学生以德立身、以术济世。唐迪同学暑期社会实践中主动归还失物的举动,不仅是个人品德的闪光,也是我校万千学子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校学生高铁救人、社区义诊、抗疫志愿服务等事迹屡见报道,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医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针灸推拿学院党委/供稿 宣传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