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省政协机关报《江淮时报》刊发了省政协委员、我校党委书记谢瑞瑾的建言献策文章《奋力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全文如下:
奋力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安徽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素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称,省委、省政府不断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关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
但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如:中医药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政府医保定价与财政扶持未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老百姓缺乏对中医药的足够认知与体验等,中医药发展现状与老百姓需求还有不少差距。
为此,建议:
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中医药发展新格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成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重点研究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推动机制。结合省内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疾病谱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我省中医医疗资源配置规划;优化中医医疗资源布局,支持薄弱地区新建、改扩建中医医院,填补中医药资源空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二、彰显中医魅力,深植民众中医药认知观。建立健全中医药宣传推广体系,大力弘扬中医治未病理论,充分发挥“义诊+宣传”相结合的优势,深入开展中医药专家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三进”活动;构建“以点带面”工作机制,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乌梅汤”“中药香囊”等健康产品,推动中医药走进千万家;普及一批安全有效、简便易学的中医技术,如艾灸、刮痧、拔罐等,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聚焦中医优势病种,打造国家级中医专科品牌,吸引更多患者选择中医治疗。
三、聚焦医疗保障,走好中医药发展新航程。扩大医保定点管理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异地就医定点结算和“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纳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对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并设定合理的支付标准,推动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政策的落地实施,鼓励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构建“医保+中医药”政策联动机制,推动医保政策主动适应中医药发展需求;加大对中医服务项目费用补偿的力度,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推进医保战略购买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新药研发,优化中药新药市场准入机制,对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药品目录的中药新药给予优先支持。
四、整合配置资源,强化中医院属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着力推动省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推动一体化管理落地落实;加大中医药规培基地建设;创设中医药使用占比监测与优化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应用中医药技术和药物,提升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普及度和使用率;构建中西医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建立师承教育导师库,形成良好传承氛围;充分挖掘利用民间中医药人才,建立民间中医药人才普查机制,促进合法执业与服务,让民间中医药瑰宝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作者系省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