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525“音”为有你 我校教师推出原创音乐疗愈专辑

来源: 日期:2022-05-25作者:宣传部 点击:

在疫情的反复之下,我们会面临包括慢性压力,孤独,抑郁,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缓慢的,但日积月累之下,会渐渐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李菁菁创作并和斐纳唱片共同推出了一张音乐疗愈专辑。

音乐疗法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指某些具有特殊旋律的音乐对人在特殊环境中的紧张、焦虑不安、劳累,失眠等心理性症状有调节或缓解作用。早在两千多年,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我国成书最早、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听众可以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则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可以“入药”的音乐也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乐器、节奏、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安徽中医药大学从事音乐教学的李菁菁老师精心“炮制”了六首抗疫音乐疗愈曲目并和斐纳唱片共同推出了一张抗疫音乐疗愈专辑。

该专辑包含六首曲目,分别由我们的民族乐器竹笛、古琴、中阮演奏出来。

《春雨》-钢琴与笛:

第一曲《春雨》将中西方乐器有机结合,竹笛的空灵与钢琴的优雅柔和交织在一起,笛声如水,在钢琴的映衬下起起落落,隐约散发着春雨的清香,仿佛能看见一个个银质的音符从笛声中滑落,在黑白琴键上跳跃、闪烁,我们的心也跟着音乐,来到了一个静谧安详的清凉世界。

《古琴》-天:

第二曲古琴之一《天》采用合成器塑造天空之境,并在其中加上打击乐音效,我们在空灵的古琴声中体验到天空之浩瀚,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在松沉而旷远的古琴声中,万境浸入了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听者在乐曲声中内心逐渐沉静,静到去细致的观察到生活的细微,再去体会唯有博大的虚空,方可海纳百川,方可感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古琴》-地:

第三曲古琴之二《地》,将疫情中足不出户的人们置于合成器奏出的厚重与广阔音效中。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松沉而旷远,表远古之思;泛音则如天籁,清冷入仙;按音则是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在这曲《地》中,三音交错、变幻无方、几个琴音掉落在厚重的大地上,仿佛天地在轻语,潜入我们心底,将心澄洗,悠悠不己之中,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尽在眼底,仿佛中国画的水墨烟云中,有故人缓缓踱步在琴声里,人和人在乐曲中相会,没有山阻水隔,无须思念情深,只有相视莫逆,只有茶香酒意。

《阮之意》-钢琴与阮:

第四曲《阮之意》用中阮之声融入到市井音效中,将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辛勤耕耘去获取最朴素生活的美好图景跃然眼前,让久居城市的人们通过中国人最朴素的市井小巷情节治愈心灵的伤痛。这《中阮之语》,灵动有力、俏皮活泼,灵动之中散发风趣,俏皮之中迸发热情。

在这人间烟火中,有孩童、有犬吠、有美食的蒸汽腾腾、有柴米油盐的平凡琐碎,这中阮声中的市井长巷啊,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这人间无数的巷道里,有无数式样的生命,而数缕生命相聚在乐曲声中,在浓稠得化不开的生活里找到了缝隙,闻尽了烟火气息,于是饮一杯热茶,善待自己,把平凡的日子过成鸟语花香,和最爱的人携手红尘陌上。


《阮之语》-钢琴与阮:

第五曲《阮之语》旨在展望未来,遥望人间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愿景,用美好的未来激发人们内心的激情,以激励人们向着美好前进。

心在繁芜的日光下忙碌了一整天,到了傍晚,淅淅沥沥的落起细雨来,泡一壶茶,伴随着沙沙的雨声,中阮清幽的声音缓缓响起,像一股清泉,似从山涧中流出,清凉透心,洗去一心的烦躁。远处模糊的房屋淡淡,渐渐融化在雨幕中消失不见。静心听雨,凝神看风,独具幽谧,雨落长空,在《阮之语》的琴声中坦然享受那份清晰和飘遥,接纳人生的幽静和淡雅,随性,随缘,剪一段时光的温良,听一笺心语轻缓流淌,我们将随心磨砺成千丝万缕的流年汇入眼前这一杯清茶,不管年华曾经多少磨难,依然心怀感恩,执一份善念,去铭记这人世间所有相逢与离散中的余暖,去往无限期待的未来。如今千帆过境,红尘入画,让眉间的凝重与愁结,化为一缕淡淡烟岚,飘然而去的瞬间,尽显生命的韵味与豁达。

今晚,听风听雨听落花,一诗一酒一清茶。

《无题》-钢琴与笛:

第六曲《无题》由最古老的、见证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的民族乐器—竹笛来演奏,它从古典而来,更赞颂文明与发达社会,用古音乐抚慰人们在现代社会迷茫的心灵。

竹笛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后演变为如今的笛。这曲《无题》的笛声缓缓扬起,舒缓、平和、清亮、悠远,略有悦动,入耳不由心神一静,洗尽尘俗。行云流水般的音符,阐释无比浪漫的情怀,似一泓流淌在心田的清泉,也是一汪激荡在胸中的海浪。笛音婉转缥缈,宛若朱雀般轻鸣,不绝如缕;曲调若飘入松涛阵阵,音韵悠游柔转,万壑风生,点点滴滴疏影着我们的回忆。

夏日晚风里,在宛若天籁的竹笛声中,让我们敞开心扉,揽一天明月照心,拢一袭清风入怀,撷一朵幽梦暖闲窗,让我们心绪的暗香,在乐曲声中,轻盈摇曳,划过时光的苍凉。

做一个心怀装满阳光的人儿吧,在正好的年华里,流年静好,一世安长。(张博/文 吴达武/审核 刘晨/编发)

李菁菁:声乐硕士,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安徽省教坛新秀。曾获得安徽省第四届高校青教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的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甲组二等奖,主持多项省级教学科研课题。代表作:《新安中医》,音乐疗愈专辑,原创歌曲《神医华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