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学校在少荃湖718室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中医药名师传承计划工作。学校校长彭代银,副校长许钒,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财务处、研究生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新安书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彭代银强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在“传承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的深厚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的命脉。传承是为了保存名老中医的宝贵临床诊疗经验,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学校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之中,在各中医药高校中作为一名先行者,为院校师承教育打开一扇窗。各相关职责部门应当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擅于思考,敢于担当,围绕“传承型”进行深入挖掘。其次,精心组织,边做边改。各相关职责部门需根据自身情况,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交流,集思广益。第三,加强协同,整体推进。深化中医药传承教育改革需各部门协调步伐,主动思考,改进工作作风,响应“一改”“两为”号召,切实推进学校中医药传承教育改革工作。
许钒主持会议并指出,中医药名师传承计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各相关部门应明确任务职责,完善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做好中医药名师学术传承工作,建设高素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
新安书院汇报学校英才培养、中医药传承名师及骨干人才培养对象遴选、中医药名师传承团队建设等工作进展情况,详细汇报中医药名师传承计划工作方案及拟成立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承教育改革工作委员会等具体内容。
与会部门对学校中医药名师传承计划工作方案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认为传承中医药名师学术及临床经验、培养中医药传承青年骨干人才及本科英才学生是中医药传承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医药名师传承计划方案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优势突出、措施得当,并从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协同发展、集中整合优势资源等方面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将针对中医药人才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完善顶层设计,坚持改革与发展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与中医药临床实践,大力培育中医药“传承型”特色人才,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事业筑牢人才基础。(王菡文/文 尹刚/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