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思政 >> 正文

外科鼻祖—华佗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2-19 21:31:18浏览次数: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约145年-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01、自幼刻苦学医 ,初露锋芒

华佗出生在沛国谯县一个小村庄里,他的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母亲是养蚕织布的家庭主妇。

华佗的父亲丧生在一场瘟疫中,年幼的华佗到开药铺的蔡医生家里当学徒,学习给人治病

华佗就进入了医学行业,刚刚开始画图,只是做一些杂活,当师傅,端茶递水,抓药,学习医理。

华佗在师傅身边学习了几年,便熟悉了草药的种类和药性,让他和师兄开始学习抓药。

华佗每次都对着单子上的量,把药掂在手中,小心记忆着,然后拿到秤上去称,保证计量无误。

有一回华佗县里的一位大娘的儿子,在河里洗澡溺水了,被众人救上来的时候奄奄一息,已经没有了气。

大娘急忙忙地找到蔡医生,蔡医生探探鼻息,摇头叹气说道,这孩子没救了。

华佗让人帮忙牵了一头大水牛,然后把孩子放到牛背上,压住孩子的身体,将水逼出体外。

然后用自己的双腿,压在孩子的小腹之上,一起一伏地推着小孩子的手。半个时辰过去了,孩子突然之间吐出一口水,睁开了双眼。

从此以后,华佗这位青年神医起死回生的名号,在当地传了开去。

华佗有了名声之后没有开自己的诊所,而是到处寻访游学,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他拜访名师,求经问道,认真记录。晚上回来翻阅书籍,刻苦钻研医学。常有心得,医术突飞猛进。

 

激怒郡守,太守吐血病愈

华佗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

华佗叫郡守的儿子,把他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华佗,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

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五禽戏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

华佗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

五禽戏的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

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

 

 

 麻沸散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战争频繁,军队和老百姓受伤、生病的很多。


华佗是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伤病人员都请他治疗。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破腹、截肢等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使人目不忍睹。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的失败了。但他不灰心,继续摸索。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痧的病人破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


为了解除疲劳,他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佗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得个酩酊大醉,弄得人事不知。


他老婆可吓坏了!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总是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


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时才明白华佗真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先扎针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


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先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患奇怪病症的人:病人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手攥拳,躺在地上不动弹。


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一切正常。又问病人过去有什么疾病。病人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听了患者家人的介绍,连忙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给我看看。"
患者的家人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人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背着走了。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实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尝果根。实验结果表明,臭麻子果麻醉的效果很好。


 

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


自从华佗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破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做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


手术做完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呵!


这一带的老百姓一提起华佗,都夸他医道高明,手到病除呢!可惜的是华佗的麻沸散自他死后就失传了。

 

 

上一条:医圣—张仲景

下一条:傅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