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来华留学生高级阶段选拔赛安徽省专场的舞台上,我校4名外国留学生化身文化使者,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2项,彰显了我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良好成效。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是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首个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题、面向海内外青少年的人文综合素养类活动。
现场,马来西亚籍留学生池愿柔身着华丽的女驸马戏服,宛如从黄梅戏画卷中走出的人物。她眉眼流转间皆是黄梅韵味,用流畅的中文,将女驸马冯素珍为救情郎、冒名赶考、高中状元的经典故事娓娓道来。她不仅生动还原了故事的曲折情节,更将自己对黄梅戏的喜爱融入其中,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分享自己初次接触黄梅戏时的震撼与感动。在表演阶段,她还吟唱了《女驸马》的经典曲目,时而眼神坚定,时而轻蹙眉头,诉说冯素珍的勇敢与智慧以及面临困境时的忧虑,仿佛将观众带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泰国籍留学生王聪瑜则以六尺巷的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中国人宽容的品质。她站在舞台中央,神情沉稳,声音抑扬顿挫,“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王聪瑜用中文缓缓念出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随后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家人与邻居因宅基纠纷,张英以诗相劝,两家各让三尺,成就六尺巷的佳话。她还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探讨宽容这一品质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意义。

阿尔及利亚籍留学生常健安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他首先回顾了去年到黄山的经历,讲述黄山松在严寒环境中顽强生长、坚韧不拔的品质,引发大家对这种精神的深刻思考。而随后的舞剑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只见他手持宝剑,身姿挺拔,目光如炬,直刺、飞劈,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也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

来自加纳的留学生李向阳则展示了自己对中国书法的理解,从“永字八法”到书法所体现的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娓娓道来。在他的讲述中,书法不再是简单的笔墨挥洒,而是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艺术瑰宝。

经过评选,池愿柔荣获二等奖,王聪瑜获得三等奖,常健安和李向阳获得优秀奖。留学生们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不仅展示了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传递了安徽的地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底蕴与特色,也扩大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王姝文/文图 叶兰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