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军,中共党员、脾胃病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安徽省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他不忘初心使命,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作为行医做事准则,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近日,李学军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坚持“为民”情怀,视病人为亲人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是李学军每天都挂在嘴边说的。李学军是一个严格的科主任,“患者把生命交给你,坚决不能有一丝丝麻痹大意”,工作中对自己和下属都近乎苛刻。为了节约时间,中午一边吃着盒饭、一边研究病情,几乎成为脾胃科的一种特色。
休息日也要坚持到病房转转,李学军的身影给患者们吃下了”定心丸”。对于贫困患者,李学军总是给予照顾,经常捐款捐物。他始终认为,医生的价值就在于以自己的付出换来病人的健康,要以德为先。

“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我们党员都做不到,让谁去做?”那年,他不慎跌倒,家人和院领导都希望他休息两天,可是他心系患者,坚持坐诊,家人只好每天送他上下班。每天在门诊、病房、内镜中心奔波,直至一周后胸背部剧痛难忍,李学军才发现肋骨骨折并错位,在所有人都劝他休息的时候,他却默默的绑上固定带后继续投入工作,还诙谐地说“头脑清楚,手脚灵活,一点小伤,不影响看病,谢谢关心。”
作为科室内温情的“大家长”,李学军希望自己的“婆婆嘴”,能让全科人员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他有操不完的心,逢年过节,他常常顶替年轻医生上一线班,让他们回家过个好年。
毅然“逆行”出征,勇担医者使命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直牵动着李学军的心。作为支部书记他主动请缨,紧急赶赴池州市定点医院指导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作为专家组组长,他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全程参与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对每位患者精准辨证,一人一方,汤药全覆盖,并将中医药救治的疗效评估按要求每日即时报告。患者均及时得到精心的治疗,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李学军还坚持在工作之余开展健康科普,经常赴媒体录制科普节目,开展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积极参加医务人员进基层及三下乡活动,深入社区、农村提供健康服务;定期赴医联体单位帮扶,积极为基层医院提供先进技术,培育优秀人才。他也多次被评为校级、院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主任”“先进工作者”。
潜心“歧黄”仁术,致力创新发展
作为脾胃病学科带头人,李学军在全国脾胃病学术届、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术届均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他在学术上传承并创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教学上提倡案例式教学法,创造性提出“脾胃培源法”治疗脾胃病学术观点,提出“调平归源法”治疗法则治疗脾胃病,强调“外治法”在脾胃病治疗中的运用,积极运用中药大肠水疗法治疗脾胃病,主张“分量针刺法”治疗脾胃病。同时积极开展脾胃内镜相结合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院内十余项空白,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他潜心研究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申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创制的院内制剂“脾胃培源丸”获得安徽省药监局皖药制备字Z20230004000批准文号,临床效果显著,造福很多胃癌前病变患者。(二附院/文图 雷黎/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