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五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全体思政课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守好阵地站好讲台当好标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杨立红,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职教师。荣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全省优秀教师”“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徽省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安徽中医药大学首届王琦奖教金”等荣誉。兼任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等职务。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遵循,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杨立红认为,《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用历史知识本身的深邃与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她首先以问卷形式摸清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门课的学习需求,并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与中学历史教学以及其他思政课的合理衔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其次,精选教学内容,注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根据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精心撰写教学设计文案,做到重点章节重点讲、展开讲,非重点章节讲重点。再次,将精选的内容讲深讲透,引导学生透过史实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对于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及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不回避,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学生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年来,杨立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不同,积极探索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激情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小组合作体验式自主学习模式,不断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校内、校外、网络”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依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教学改革工作,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与学校“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大赛”“大学生讲思政大赛”等品牌实践活动。她指导的学生荣获安徽省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决赛特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皖中片区赛二等奖、三等奖,安徽中医药大学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大赛与讲思政大赛等多项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图 黄学武、叶兰兰/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