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稿 件 录 用 通 知 书
张玉 专家/教授/医师/药师:
您所撰论文 《《中医学概论》慕课建设中研究生协助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 (文章编号 2023080711 ,经杂志社专家审阅,认为合格,可以在我刊发表刊登。请您交纳文章编审费及版面费用 3800 元,总计 3800 元。收到录用通知后尽快邮局汇款至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以免影响您的使用。论文发表后将寄给第一作者当期杂志2册。(请牢记文章编号,请在汇款前拨打电话查询排期。)
联系方式
汇款地址: 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邮编:100031
收 款 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备 注:汇款单需注明:文章编号和第一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地址、电话)
电话:010-57289309 /8 传真:010-87363190
投稿邮箱:zgzyyycjy@163.com
官方网站:www.zgzyyycjy.com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编辑部
二〇二 三 年 八 月 九 日
《中医学概论》慕课建设中研究生协助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
张玉 吴元洁 储全根 赵黎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12)
摘要:将研究生助教模式付诸于《中医学概论》慕课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生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知识、能力和素质将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升,同时也能缓解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研究生作为新兴助力在慕课建设中不可或缺。可进一步从助教管理与培训、工作质量评价、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研究生助教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助教; 中医学概论; 慕课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graduate assistance in teaching management in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ang Yu, Wu Yuanjie, Chu Quangen, Zhao L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12)
Abstract: The 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 model is put into the practice of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le assisting teachers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their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will be greatly exercised and improved, and the double pressur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be relieved. Graduate students as an emerging power are indispensab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s. I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 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ssistant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work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 Introduction to TCM; MOOCs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自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作“MOOC元年”以来,慕课浪潮席卷全球教育界,冲击着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中科院张杰院士评价慕课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我国慕课建设自2013年起步以来行稳致远,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我校中医学院作为中医学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课程建设中牢牢把握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努力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将多门课程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慕课课程。
作为基础专业的研究生,面临着择业高校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考验,参加本科教学实践是培养其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许多学校已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使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得到初步的训练。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本专业课的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生产实习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辅助工作。事实证明,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规范,研究生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知识、能力和素质将会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升,同时也能缓解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随着慕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开放教育资源、多元教育组织形态、转换教学方式、突破学习时空限制,成为互联网革新课程的重要形式。此新型教育背景下,研究生成为慕课建设中的新兴助力。
1 《中医学概论》慕课建设中研究生协助教学管理的模式内涵
《中医学概论》是介绍中医基础和临床综合运用的,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具有“中医学”“概论学”双重特色,是医学院校非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的入门及主干课程。授课存在理论内容深奥抽象、知识多学时少、学习认识不足且方法欠缺等困境。基于以上教学问题,我校进行教学改革,打造《中医学概论》慕课,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慕课发展范式。我校《中医学概论》慕课作为公开共享课供各高校教学使用,至今已运行10个学期,共享学习的学校累计达30余所。课程组依托慕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结合在线学习、见面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设计具体教学模块,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表达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学习能力。在课程建设中,本课题组尝试将研究生协助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融入《中医学概论》慕课的整个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始终。以下对我校《中医学概论》慕课建设中研究生协助教学管理的模式内涵进行探讨。本课程教学模块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后总结反馈三个阶段,有课程教学、学习进度、作业考试、见面课、课程问答、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我的题库、课程资料等板块。相较于以往传统教学中研究生助教只需协助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试卷等,目前助教工作贯穿整个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始终,紧贴相应板块开展。
1.1 教学前准备
1.1.1 教学资源准备 研究生助教协助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所需的资料,如慕课及相关拓展知识,建立课程群、学习小组、网络考试平台及问卷调查平台等,以便教学过程中的答疑互动、作业测试和课后反馈。
1.1.2 课堂准备 为避免授课过程中出现因学生不了解教学新模式而影响教学的情况,研究生助教需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熟悉上课流程,如智慧树平台慕课的使用等,可要求同学提前注册、登陆平台测试,反馈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明确学习要求和小组任务分工,帮助学生完成分组,并将任课教师基于问题教学设计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小组教学在线发布给学生,以确保任课教师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1.2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包括知识传授与内化。知识传授包括线上慕课视频学习以及线下课堂讲授两部分;知识内化包括解惑答疑、以例释理、基于问题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基于学习任务单进行小组学习、学习反馈等。在知识传授与内化过程中,研究生助教应更多的参与其中,尤其线上教学活动中,助教在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阶段必不可少。
1.2.1 线下教学 线下课教学,教师可以基于慕课开展翻转课堂,将慕课内容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任务,并联系相应的问题导入。研究生助教提前进入教室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如打开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老师点名完成考勤等。在课堂互动环节时,助教协同教师一起帮助学生分组并完成互动讨论等,并记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跃度、问题完成度等,总结互动教学的成效或存在问题,推动互动教学更好开展。每节课结束后,助教收集学生意见,面对学生解惑需求,助教可统一整合某章节相关问题,并传达给教师,以便下次面授课教师答疑。
1.2.2 线上教学 ①自主学习阶段:研究生助教定期发布慕课学习通告,指导学生观看慕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初入大学的大一、大二且非中医药专业学生来说,慕课学习尤其需要助教认真监督,随时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完成慕课自主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质疑设疑,组间、组内互相解答。针对互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示于课程答疑区,由助教归纳总结问题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助教在教师指导下在答疑区发布答案,完成答疑。②课堂互动阶段:师生依托智慧树平台“见面课”模块进行课堂互动。研究生助教并发放教师制定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各组学生带着任务单上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必须解决的问题课堂互动,互动内容包括旧课程难点和易错点讲解,新课程导入性问题设计、讨论、答疑、点评、纠错和补充,示例讲解,重难点点拨,专业知识归纳总结等。其中旧内容的回顾复盘需要助教提前发布往次课内容的客观自测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是非判断题等),并要求学生完成自测,助教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并及时反馈于教师。助教在课前尽早发布新课程导入性问题方便学生预习,提高课堂效率。③课后管理阶段:任课教师除却授课还有其他任务,且有些任课教师同时授课多个班级,对学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如课后督促监管、线上指导、作业批阅等方面常常力不从心,研究生助教针对每次上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及时落实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加以督促(对于授课班级较多,逐个落实存在困难者,可采取随机方式);同时助教也扮演指导者角色,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任务、解答简单问题等。在本课程慕课建设中,教师设计了联系章节内容的饶有趣味的讨论题,并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思政讨论题,助教应及时发布任务作业并及时进行评改,既方便学生尽早了解自身学习情况,也帮助教师了解班级学习情况。
以上教学活动中,研究生助教需将整个过程中的互动教学数据进行记录。如签到、课前课中课后问题检测、随机点名、课堂抢答、课堂答疑、发放课堂资源、头脑风暴等,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以便掌握学情,进而个性化指导学习,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更好地诠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 总结反馈
了解行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即为反馈[1],单一通过考试成绩反映教学效果难免局限,课程组设计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依托智慧树平台慕课的各种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助教参与课程期末试卷批改、成绩录入,辅助教师进行成绩分析,总结错误率高的题目,同时协助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疑惑,并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等,助教将以上反馈信息分类整理呈现给教师,全面总结教改实践活动,促进课程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的改进。
2 慕课建设中研究生助教模式的思考
本课程组将研究生助教制度融入慕课建设实践中,在着力推进本科课程慕课建设进程的同时亦关注思考研究生助教模式的发展,对助教在辅助教学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究更科学规范的的研究生助教新模式。
2.1 充分开展调研,提升问题意识 通过对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及研究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研究生助教工作合格,为其教学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助教责任意识薄弱、对工作重视程度低、配合老师主动积极性差等问题[2]。也有部分研究生认为辅助教学工作中未见明显自身提升。这可能与制度理念有关,相较于国外强调助教“教”的功能,国内助教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帮助研究生获得津贴的功能更为突出。部分师生将助教定位为赚取薪酬的工作者而不是锻炼能力的学习者,忽视助教工作对自身发展的价值意义[3]。此外个人素质、自我反思、个人兴趣与需要、团队支持、助教工作安排、学业就业压力等[4]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
2.2 增设职前培训,提升助教效率 目前的研究生助教培训内容为全校范围内基本教学技能、教学工作的实用技巧、规章制度讲解,然而实际的助教工作因为专业学科、课程性质、教师风格不同存在巨大差别。笼统的校内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尤其对于初次担任助教工作的研究生,因无工作经验,只能被动接受任课教师指示完成工作任务,难以体现助教制度的意义。因此除了接受基本的校内职前培训外,具体院系应结合学科特点及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如可进行线上、线下课针对性培训,通过任课教师带教、往届助教分享传授经验等方式帮助助教同学明确自身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等。教师的指导应贯穿整个教学工作活动中,鼓励助教提出意见想法,增强其责任心与主动性。同时可建立助教工作群,彼此交流共享经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更快地进入角色、扮演好角色。
2.3 细化考核机制,严格管理制度 考核公平公正是制度管理有效的保障。研究生协助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结合研究生自身课业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协调好本身工作与助教工作之间的矛盾,确保助教学习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两不误。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研究生院需要共同合作,发挥好监督管理作用。在每学期结课后给予评价,合理制定其评价权重。对研究生从出勤、工作态度、工作参与度、工作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赋分,将学生评分按一定权重纳入综合测评分数,对测评优秀的研究生给予一定奖励,调动积极性。[5]
3 小结
我校《中医学概论》慕课建设中,研究生助教扮演教学辅助者、学习者、研究者、团队与课程推动者和技术管理员等多重角色[4],兼具服务与培养功能,对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丰富科研成果,培育新时代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本硕人才至关重要。一方面,研究生助教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既辅助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大大减轻教师工作量;又帮助学生积极学习,提升学生主动性。另一方面,立足于我校研究生培养目标,该模式符合研究生培养规律和全面能力培养要求,尤其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考核评价中包括教学实践一项,助教在深入教学全过程与教师和学生的联系过程中,提升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提高慕课管理能力、发展研究能力、转变自我认知、启发职业情感,在专业、个人和社会方面皆有提升。
作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选择适切的政策工具,研究生助教制度亦需顺应教育之变革不断充实完善,高校可从研究生助教管理与培训,教学过程的关注与工作质量评价等方面将研究生助教制度更好的应用于本科教育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郝秀芳,魏朔.“互联网+”背景下理科专业研究生助教工作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2):61-65.
[2] 张伟宏,孙娜雅,吴鹏辉,等.“互联网+”背景下护理解剖学研究生助教模式的探讨[J].解剖学研究,2021,43(2):176-178.
[3] 张林,范杰,杨蕊辰,等.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看高校博士研究生助教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7):37-43.
[4] 彭琳竣. MOOC建设环境下研究生助教专业成长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 方心葵,葛海燕,俞沛初,等.本科实验课程研究生助教的管理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9(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