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医药经济管理学院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及要求,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党建工作展现新气象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坚持管党治党不放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完成党委及所辖5个支部的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创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学院党委连续3年在学校基层党组织考评中获得优秀,所属党支部多次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支部。院党委坚持党建带团建,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融于学生日常教育、学习和生活,党建工作成效突出。
人才培养获得新成绩

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学院毕业生1639人,全日制在校生达1337人,其中本科生1318人,硕士研究生19人;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共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6项;2016年2014级国贸一班入选团中央活力团支部,学院团总支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学校前列,连续4年获得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3次。
学科建设完成新突破

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国贸专业成功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顺利完成国贸、人管、公管、保险等专业评估,并取得优良成绩。
教学科研实现新进展


学院加强教学科研力度,获批省级质量工程及教研项目37项,校级13项,发表教研论文27篇,2019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单位;成功获批省级平台2个,校级平台1个,成立医药产业经济创新研究团队;先后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6项;联合我省各级各类部门,紧扣我省中药发展战略及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16项;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111篇,其中二类以上论文15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有论文荣获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2020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师资队伍得到新改善

十三五期间,学院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十三五期间引进教师15人,学院目前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模范教师以及安徽教坛新秀4人;海外学习经历9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7人;教师绝大数来源于985、211等院校,学缘结构比较合理。
社会服务彰显新成效


组织编制了《安徽省中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六安市、金寨县等市县中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6期《医药产业咨政要报》,其中一期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疫情期间组织编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论文汇编,其中3篇被《安徽日报》客户端、《健康报》《中国教育报》刊发,1篇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4篇被“新时代智库”微信公众号转载;连续5年参加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将脱贫工作与党的建设、学生培养、实践教学和服务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条件设施取得新扩展

学院整体搬迁到少荃湖校区后,扩展了发展空间,建设了管理学多功能实验室、医药商品样品展示实验室、管理学多功能行为观察实验室和电子商务实验室,新增了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人力资源企业规划系统及EViews软件等,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完成《医药经济管理学院规章制度汇编》,同时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修订完善了学院各项规章制度。
过去的五年,医药经济管理学院立足内涵发展,奋力提升,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十四五”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赢得了空间。面向新时代,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将与时俱进,砥砺奋进,继续走中医药特色发展之路,力争培养出更多懂医药、通经济、会管理、能创新、有责任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孙孝涧/文图 方晓/审核 尤志成/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