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叶玲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来源: 日期:2024-12-31作者: 点击:

12月28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李后开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叶玲教授应邀在少荃湖校区药学院380会议室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省部共建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药学院、安徽省现代中药中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所协办。药学院陈卫东教授汪电雷教授和黄鹏教授及各学院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药学院王妍妍老师主持报告会。

李后开教授的报告题目中药复杂效应的从认识,指出肠道菌群在药物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及宿主代谢对药物疗效的决定性影响,并强调药物开发中考虑肠道菌群的重要性。李教授以其团队对黄芪多糖的研究为例详细介绍了中药多重功效与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以知母皂苷、人参皂苷为例探讨了人体肠道混合菌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指出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药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红花逍遥片为例分享了其团队基于整体视角下的中药药效复杂机制研究的探索。最后强调通过药物微生物组学理解药物代谢和安全性,对个性化医疗和精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叶玲教授的报告题目宿主-菌群共代谢:探索中药精准增效减毒的新途径,指出宿主与肠道菌群共代谢对中药药效和毒性的影响及中药成分在肠肝作用下转化为不同药效或毒性的代谢物,对提升疗效和降低毒性至关重要。叶教授以其团队对穿心莲内脂和雷公藤红素的研究阐释了肠道菌群介导的级联催化的磺酸化代谢;以钩吻、附子为例探讨了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代谢酶活性研究有毒中药毒-效转化;最后以穿心莲内酯抗抑郁研究为例,阐明肠道菌群-代谢酶协同内源性信号分子共同发挥作用,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优化药物使用和提高安全性提供新策略。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教授、专家及青年教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此次学术报告不仅为道地药材和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指导,也为医药领域的研究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见解的平台。(朱紫威、张晨/文图 胡卿/审核)


专家简介:李后开博士,博导,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治疗代谢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与创新中药研究,以及肠道微生态与中药药理机制;近5年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2项。在Cell Reports Medicine、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4部,副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专论》及继续教育中药学专业《中药药理学》。担任多个学术职务和SCI期刊审稿人。

叶玲博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导(药剂学与中药学),国家优青、广东省杰青、广州市珠星项目得主,曾任美国休斯敦大学等访问学者。专攻中药代谢及调控机制,重点研究宿主-菌群共代谢对中药效果和毒性的影响,主持国自然基金5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ut microbe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Pharmacology&Therapeut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担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委会青年常委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