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关注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安徽日报客户端】张筱荣:提升网络话语权 汇聚战“疫”正能量

来源: 日期:2020-02-19作者:宣传部尤志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网络媒体管控,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当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网络已成为群众在抗击疫情时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给主流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舆论引导的核心在于话语权的争夺,有效的舆论引导必须建立在掌握话语权的基础上,否则舆论引导便无从谈起。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做好主流舆论引导工作必须要注重运用网络载体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全面提升网络话语权,汇聚战“疫”正能量。

发挥技术优势,转换网络话语方式。网络的发展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20年1月下旬开展的一项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态调查发现,微信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获取疫情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报纸、电台等发布的信息也大量借助网络渠道传播。因此,疫情防控期间要想用好主流媒体公信力高的优势,并使之在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在网络环境中,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信息生产中心,是网络传播体系中的节点,他们连接着信息传播者的所有途径,形成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这种“去中心化”模式的传播改变了传统时期大众媒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使得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出来。疫情防控期间的主流舆论传播要结合网络时代特点,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密切关注疫情走势,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充分发挥网络舆论阵地在汇聚正能量中的重要作用。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精准研判群众最为关注的疫情话题,利用算法推荐技术提高疫情信息分发效率,向群众精准推送相关的疫情信息和防护知识,进而实现议题设置,有效引导网络空间的舆论走向。要充分发掘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与网民就疫情防控问题进行平等对话,实现主流舆论话语方式由告知式向对话式转变,由高势位灌输向嵌入性表达转变,不断改善主流舆论的传播效果,不断增强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持正确导向,充实网络话语内容。网络时代通过微媒体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围观、评论和转发的互动传播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大众媒体的单向宣传报道形式。网络时代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就是,社会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后,舆论上升为政治事件纷争的频率大大增加。从2003年SARS到禽流感,从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对于这些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的讨论,常常会伴随出现政治纷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对抢险救灾、疫情防控进行评论时,常常会有意上纲上线为制度、体制问题,故意造成一种“网上一出事、事事涉体制”的“泛政治化”局面。这种“泛政治化”评论如引导不当,很有可能会演化为现实社会的矛盾或冲突,甚至会威胁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主流媒体应及时准确的发声,切实履行好信息发布、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及时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出去,把各地党员干部、医护员工冲锋在前的事迹传播开来,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关注网络空间的网言网语,分析这些网言网语所反映的社会心态。把舆论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起来,在阐释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的同时,体现对现实的关照。要细致地考察疫情防控期间人的思想和行为生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典型事例来引导群众,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愿执行,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抓细。

粉碎涉“疫”谣言,优化网络话语环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共同任务。然而,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网络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谣言,如武汉三口之家迪斯尼游玩确诊新型肺炎、北京协和医院肺炎患者出逃、医护人员把病毒带回小区等。与2003年SARS期间的谣言传播不同,这次疫情谣言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微媒体进行的。谣言一旦从微博或微信上发布出来后,基于粉丝圈或朋友圈的信任关系,很快便会呈现一传十、十传百的几何数量级增长,这种传播速度远远高于传统大众传播时期的任何一种媒体。涉“疫”网络谣言不仅给社会造成恐慌,还使得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建设面临“塔西佗陷阱”的挑战,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严重削弱疫情防控力量。如何科学有效治理涉“疫”网络谣言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检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涉“疫”网络谣言类型多样、根源复杂,需要各方齐抓共管、协同治理。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媒体关注,让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疫情形势和救治情况,消除疑虑和恐慌。要通过主流媒体向群众宣传正确的防疫知识,让群众充分了解新冠肺炎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加强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和评估,发现谣言要及时公开辟谣,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对故意造谣生事、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人员,必须进行法律制裁。广大群众也要从自身做起,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增强辨别能力,要学会通过主流媒体、疾控中心或医疗卫生机构了解疫情信息,相关防疫信息要以党和政府官方网站或官微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保持冷静理性,正确认识疫情,科学防控疫情。对于网上非官方渠道传播的疫情信息需要仔细甄别其真实性和科学性,不随意传播事实不清或来源不明的疫情信息,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对已发布或转发的不实信息、已经辟谣的信息要快速删除,主动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张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