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十届中医药文化节在少荃湖校区拉开帷幕。本届文化节以“皖韵岐黄传薪火,江淮本草济苍生”为主题,由校团委、药学院和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共同主办,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实践等形式,邀请中小学生进校体验,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年学子和青少年群体中焕发新生机。校党委副书记周新发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文化节正式开幕,活动共吸引校内外千余名师生参与。


百草飘香浸校园,多维联动打造文化盛宴
文化节当天,活动现场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区,涵盖中药炮制、雪花膏痱子粉制作、中药饰品DIY、漆扇制作、植物拓染等20余项实践项目。在炮制区,师生亲手体验中药炮制工艺,现场展示麸炒山楂、王不留行等中药饮片的传统炮制工艺,学生们通过观察火候掌控、辅料配伍,深刻体会“制虽繁、不惜工”的匠心;在 “妙手生药”“粉面玉妆”区,学生们利用现代技术改良传统配方,制作出兼具实用性与药用价值的雪花膏和痱子粉,实现了古典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



中医药与非遗文化的结合是本届文化节的亮点之一。师生以中药材为染料,在扇面上绘制出古法漆扇,将传统技艺与中医药元素巧妙融合;“植物拓染”区则通过敲击植物叶片,将草药纹理永久定格于布匹之上,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此外,干花书签、香薰蜡片制作等活动同步开展,让参与者在实践中领悟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


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两百余名小学生沉浸式 “探宝”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本届文化节特别邀请合肥市七里塘小学、兴华苑小学(相山路校区)240余名小学生参与体验。小学生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和讲解下开启了“中医药探秘之旅”,孩子们参观药用植物园、中药资源中心,亲手参与中药香囊制作等活动,不仅让他们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神奇魅力。


孩子们亲手研磨药材、调配雪花膏和痱子粉,感受中医药的实用价值;于“草木拓染”区,他们以锤为笔、以布为纸,将植物纹理定格成画。兴华苑小学(相山路校区)一名三年级学生兴奋地说:“原来中药不仅能治病,还能变成漂亮的饰品和好玩的手工!”七里塘小学带队教师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中医药的种子。”



以文化节为支点,撬动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品牌文化活动,中医药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届,累计参与人数超万人次。本届文化节通过“高校+小学”联动、“非遗+中药”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文化实践平台,更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



传承中医药文化,既要守护根脉,更要创新表达。同学们将以文化节为契机,在实践中感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在创新中书写新时代的岐黄篇章。本届文化节将持续至6月底,后续还将开展中医药典籍阅读、中医药文化创新展、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聂欣悦/文图 胡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