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喜迎党代会,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全面展现安中医人的精神风貌,深入反映代表们的心声与愿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官网从4月23日开设“喜迎党代会·代表心声”专栏。邀请基层一线师生党代表话心声、道期盼、谋发展,结合个人岗位实际,分享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真知灼见,表达对学校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贡献卓著”的一流中医药大学的殷切期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代表们的心声。
雷黎(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
过去的五年,学校在医教研学产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成绩斐然,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第二临床医学院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针心向党 灸赋民康”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医院连续三年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中医专科类最高等级,中医药传承创新暨新院区建设稳步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走深走实……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必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并注入新的动力。我将和全院职工一起,坚持以党建引领医院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此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主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安全与稳定这一发展基石,勠力建设“一院两区”的新格局,奋力谱写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新篇章,全力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为学校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贡献卓著”的一流中医药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颖(第二临床医学院脑病一科科主任)
从医以来,我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主攻脑病方向,聚焦针灸干预中风、眩晕、痴呆等问题。近几年,我们科室在中风规范化治疗、针灸干预疗效观察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承担了多个省级科研课题。
这些工作离不开学校整体平台的支持。学校在中医药特色方向上定位清晰,资源逐步向临床转化倾斜,科研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这给基层一线团队提供了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党代表,我关注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强化中医药的应用价值导向,让科研真正服务临床;二是要进一步推动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接续发展力量;三是推动中医药在基层医院、社区层面实现更有效的推广与落地。
下一步,我将继续把重心放在临床疗效提升和实证研究上,做好团队培养和科室建设,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教学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尽责尽力。
瞿惠燕(曙光安徽医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
过去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学校附属医院的曙光安徽医院,自获批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项目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目前医院已进入“边运行边建设”的第三年,上海曙光医院已派驻执行院长及医护和管理骨干76人,增设了上海曙光医院专家17个专科门诊和8个专病门诊;整合优化院区医疗资源,新建泌尿外科、DSA介入中心等8个科室,正在筹建血透中心等2个科室;开展三新技术129项,设立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5个、岐黄学者工作室1个,新增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1个;肝病科、推拿科、康复科、脑病科等多个优势科室获批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打造“人才树”培养工程,实施“栋梁、成树、青苗”三大计划,持续推进全员轮训计划。
展望未来,我对学校及医院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将深度契合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点,坚持校院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振兴中医药为目标任务,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重要抓手,团结带领全体职工科学谋划医院发展,瞄准脏器纤维化相关学科建设,筑牢学科专科基础,以期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秦梅(曙光安徽医院肿瘤科护士长、内科第十党支部书记)
过去五年来,我们始终将党建工作与护理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中医护理”的特色模式,开展“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品牌建设,通过“护理安全示范病房”评选和“不良事件分析会”,实现全年零严重护理差错。推广中医特色技术30余项,如耳穴贴压缓解术后疼痛、中药熏洗解决睡眠障碍、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以及火龙罐调理慢性疲劳性疾病等;开展“曙光红、杏林暖”等大型义诊活动,将中医护理技术下沉至社区和乡村,打造了家门口的“流动医院”。
2024年医院护理专科建设工作室揭牌成立,依托上海曙光医院、学校护理学院及学校一附院等护理专家团队,实行“合作共建”与“院校合一”管理体制,成立“护理专科建设工作室”,共建高水平专业化的护理队伍。建议深化校院协同,学校与附属医院共建“中医护理教学案例库”,推动直属附属医院师资互聘,提升临床教学同质化水平。
站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潮头,我们护理人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精诚”践初心,以“仁术”护健康,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顺利召开!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供稿 校第三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小组宣传组/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