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安徽省新一届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成立大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 日期:2025-04-27作者: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指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4月26日,安徽省新一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我校召开。本次大会由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秘书处承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范奇,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分教指委副主任陶文昭,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谢瑞瑾、党委常委罗绍明,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主任委员王先俊,省委教育工委思政处处长王后林以及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出席大会。大会开幕式由王后林主持。

开幕式上,谢瑞瑾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全体师生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委员和老师们表示热诚的欢迎,向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当前,全校上下锚定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贡献卓著”的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积极构建“三题三侧”模式,着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他指出,新一届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的成立,是加强全省高校思政课建设、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大事,将对全省高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秘书处所在单位,学校将为教指委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相关保障工作。新起点新征程,相信此次会议的召开,一定会在助推我省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取得更大进步,一定会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会上,王先俊就新一届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以及教指委章程修订情况进行说明,并对2025年教指委主要工作进行部署。他强调,新一届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尽责;要聚焦工作主责,在教指委《章程》的规范和指引下开展好各项工作,发挥好对思政课建设的指导、咨询、研究、评估、督导、服务等工作职能,有效发挥教学指导作用;要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教师”标准、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锻造立德树人的能力和素质,引导全省广大思政课教师“乐学、乐教、乐研”,不断推进我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再展新风采。

随后,大会举行新一届各分教指委授牌仪式及教指委代表授聘仪式。范奇为新一届教指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授聘书。王后林宣读新一届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

范奇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新一届教指委的成立和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新一届教指委的成立是我省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上一届教指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作出显著贡献。对新一届教指委工作,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上当好生力军。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抓紧抓好,要争当教学名师、争当教研主力、争当政策行家。二要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上当好智囊团。近年来我省思政课建设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各位委员要强化理念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转变;要强化方法创新,推动传统思政课向现代思政课转变;要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线下思政课向线上思政课转变。三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当好示范者。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做到政治要强、作风要实、本领要高,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希望各位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勇挑重担、认真履职,共同助推我省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陶文昭作题为《新时代理论创新的体系化学理化》的主旨报告。

下午分组讨论环节,九个分教指委围绕《安徽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修订稿)》及教指委2025年度工作计划等进行讨论。

下午4时许,大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王先俊主持,各分教指委分别就各组讨论交流情况进行汇报。随后,大会全体教指委委员通过举手表决的形式,一致通过了新一届教指委章程。教指委秘书长董玉节就2025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听课调研工作进行布置。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王后林作总结讲话,对本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给与充分肯定。就做好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他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深刻理解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我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要切实提升能力和建设水平,重视学习、重视研究、重视实践,共同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思政课品牌;要多干实事,积极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拓展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加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重点马院建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尤志成/文图 董玉节/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