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中医药院校实际,积极构建“三题三侧”模式,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形成了一批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我校选手在全省高校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决赛中获得特等奖
大学生讲思政现场
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大赛现场
一、“三题三侧”模式的路径设计
所谓“三题三侧”模式,是以“问题梳理、课题研究、专题破解”为路径,在“组织侧、供给侧、需求侧”三方面推进思政课的改革与建设,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即通过整合前期的教学研究平台和研究成果,紧紧围绕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实际,从组织侧、供给侧和需求侧三方面,梳理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上升到“课题”高度予以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题”解决问题,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全面梳理“问题”。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全面分析学校思政课建设和教学的现状,从组织侧、供给侧和需求侧三方面,梳理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院校思政课面临的问题:组织侧方面,如思政课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化问题、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激励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等;供给侧方面,如新进年轻教师的成长问题,思政课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足问题,思政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问题,中医药核心价值如何更好融入思政课教学问题等;需求侧方面,如学生对思政课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不够,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够问题等。
深入研究“课题”。将梳理出来的问题,结合和当前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升到课题层面进行研究。紧紧围绕“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获得感”的改革目标,在组织侧方面,开展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性建设研究、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方式改革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等;在供给侧方面,开展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思政课教师课堂驾驭力问题研究、思政课教师“知行合一”及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思政课自主学习问题研究、思政课教法创新研究、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等;在需求侧方面,开展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研究、思政课形成性评价优化研究、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等,以此来推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专题”指导实践。在组织侧方面,完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出台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形势与政策课实施方案、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方案等。在供给侧方面,成立社会实践部,专门服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和教师开展实践研修活动;依托“思政课教法创新”名师工作室,探讨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依托“纲要”名师工作室,探究学生小组合作体验式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成立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开展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研究,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需求侧方面,以专题形式解决思政课教学的评价问题,形成思政课形成性评价细则;推行期末“网络在线闭卷+纸质主观题开卷”考核形式,建构科学规范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积极适应网络化、自媒体的形势需求,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以专题形式推进思政课的慕课及网络课程建设,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二、“三题三侧”模式的具体做法
在组织侧方面,建立完善思政课改革与建设的组织领导与管理机制
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进行建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率队到学院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和思政课改革与建设方案,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安徽中医药大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实施方案》《安徽中医药大学关于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牢固树立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要务的立院导向,按照中央确定的最新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门思政课,落实课程学分,落实专项经费。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教学评价中心等部门深入开展“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大赛和“大学生讲思政”大赛等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了6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展现效果好,校园影响广;成立“红色杏林”大思政课研究中心,召开全国中医药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编纂《医德医风小故事》,充分利用中医药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因素,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全体校领导每学期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院每年面向全校学生招聘院长助理,搭建思政课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在供给侧方面,形成了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与举措
严格按照师生比1:350要求,采取招聘引进、在职培养、校内转岗等措施,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并加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制定了《思政课教师讲政治的若干规定》,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更高的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在暑期组织教师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开展实践研修,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要求和安排每个青年教师必须跟随一名教学科研资深教师学习;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设立专项课题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举办红色杏林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提高教师的学养,开阔教师的眼界;牵头成立合肥市新站区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级各级教学比赛,互学互鉴,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展示大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在省高校教师发展联盟“同课异构”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在全省思政课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4项,在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等。
魏冬捷、陈书华在全国中医院院校思政课精彩一课中获得特等奖
梁祥凤老师在全省同课异构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周娟老师全省同课异构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李秋晨老师在学校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第一名
在需求侧方面,形成了立体式的思政课考核评价机制。针对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学习主动性不够的现状,在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主导性同时,通过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大力发挥学生学习思政课主体性作用。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方式改革,大力实行形成性评价机制,出台《形成性考核暂行管理办法》,注重学习过程和实践成果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期末考试中,实行闭卷统一考试(在线网络考试)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方式,以考促学。
三、“三题三侧”模式的成效与影响
经过探索与建设,五年来产生一批思政课建设标志性成果:202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22年获批安徽省第三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立项建设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发表各类教学研究文章50余篇;指导学生在安徽省首届、第二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决赛中分获特等奖、一等奖;主编《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在安徽师大出版社出版;出版学生学习成果《爱国:青春的底色——大学生讲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安徽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选编》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主编《安徽省高等学校疫情教育读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史案例100讲》等。
2019年4月16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的在肥调研教育座谈会上,听取了该校思政课改革建设成效汇报并给予肯定;2019年10月23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丁向群来校调研,充分肯定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举措;2019年11月1日,中共安徽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简报》(2019年第60期)形式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在主题教育中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为题专题介绍思政课建设成效;2020年3月17日,安徽卫视在《安徽新闻联播》以“教育引领学生做时代新人”为题,播出该校思政课改革成效;2023年7月,该校“情境再现诵读经典教学法”被遴选为全省12大教学方法之一,并列入全省高校择优推广计划;2023年9月4日,《中国中医药报》以《“三题三侧”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为题,对该校思政课建设情况予以报道。(董玉节、尤志成/文图 黄学武/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