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松子,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中学者优秀人才,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博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主要从事食药同源性多糖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主要成果在Carbohydrate Polymers等著名刊物发表论文15余篇,其中以一作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中科院1区TOP期刊 SCI论文6篇(IF>10三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项。兼任安徽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组专家,安徽省餐饮技术与管理研究会理事。
关爱学生,科教互促,做到德高为师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解松子同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在业务上,她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并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了解研究生思想动态,按期举行讨论谈心活动,定期与研究生开展学术研讨,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始终教导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
深入钻研,强化内核,做到学高为师
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和教学科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先进教师学习请教,汲取他们的精华。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她不断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充电、强化内核,多次参加食药同源性多糖领域的国际学术论坛,并作学术报告,了解国内外前沿动态,学习新方法新技术,为团队不断注入新的灵感和技术。
潜心治学,秉承创新,做到再接再厉
解松子作为中药学硕导,指导培养10名硕士研究生,共同指导培养1名博士研究生。初步揭示了多花黄精多糖对肠内分泌L细胞分泌GLP-1的靶向性机制,此外,在多花黄精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构基础与作用机制方面也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为食源性十大皖药多糖的体内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为定向研发新型多糖源功能因子奠定理论基础。未来她将继续带领课题组以中药创新思维深入探究食药同源性中药多糖的结构基础和功能活性,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学研结合,推动多花黄精多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开发,为推动安徽中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药学院/文图 胡卿/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