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钻研教学、潜心育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组织开展了首届本科教学贡献奖(含教学卓越成就奖、教学突出贡献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经评定,共有11位教师获得此殊荣。希望广大教师向获奖教师学习,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早日建成“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在生活中亦师亦友,在科研中言传身教,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肯定。他,就是学校首批教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方方教授。

党建引领工作,强化党性修养
方方担任药化教工党支部书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在“三会一课”和日常学习中,方方引导大家读原文、悟原理、谈体会,将党建工作融入提升本科教学、科研团队“硬实力”的建设中,让党建学习成果进课堂、进头脑、进人心。近年来,药化教工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主动参与药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制药工程省级一流专业、药物化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各项急、难、重任务不断得到化解与突破。2019年、2020年、2022年,药化教工党支部年度考核均为优秀等次。
注重教学创新,打造品牌金课
一、勤于耕耘,持续创新
方方从教23年来,始终潜心于有机化学与药物合成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课程建设与本科教学创新改革成效显著。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有机化学原理与药物的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结构改造、新剂型设计等紧密联系,将化学和药学学科的最新进展,以及在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中积累的实践新经验和对原子经济性、操作安全性、对环境友好等的需求新变化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以此为基础,主编、副主编高质量“十四五”行业规划《有机化学》教材3部。

以主持的省级重大教改项目、省级重点和一般教研项目、省级教学团队项目建设为契机,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持续改进,方方创立了以Application(专业应用)贯穿,融合Pre-class(课前)+Microlecture(微课)+In-class(课堂)+ORDS(药物合成训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A-PMIO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领略有机分子之美,感悟有机化学原理在药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青年学子中播撒投身新药研发、呵护人类健康的种子,课程教学达到了基础性、药用性、实践性、思想性的“四维度”统一,实现了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课程目标。2010年11月和2013年12月,两度荣获安徽省教坛新秀;2014年4月,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4月,荣获安徽省教学名师;2020年9月,荣获安徽省卓越教学名师;2020年11月,主持的有机化学获批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4月,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9月,荣获学校“合肥医工卓越奖教金”;2022年12月,荣获安徽省研究生教学名师。
二、以赛促教,科教相长
近年来,方方承担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20余篇。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学科的前沿内容抽丝剥茧,提取基础性的原理与学生共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让学生明确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源自基础知识的逐步深入研究。
凭借扎实的学识功底,方方受邀担任《合成化学》等核心期刊编委,是《有机化学》等SCI源期刊的特约审稿人,2016年、2017年、2021年分别被评为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凭借优秀的教学能力,方方在省级、国家级的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2013年8月,获安徽省首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8月,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三等奖。2016年方方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借助雨课堂等信息技术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提升,受到学生广泛地推崇和肯定。2021年4月,荣获首届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荣获教学学术创新奖、教学活动创新奖、基层教学组织奖3个单项奖);2021年7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
三、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方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强化思政教学设计。如Wolff-Kishner-Huang Minlon还原,是第一个出现中国人名字(黄鸣龙)的有机反应。从意外实验结果中获取实验方法改良思路,体现了黄先生细心观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从数次实践至确定改良法,体现了黄先生科学严谨、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通过介绍黄先生为新中国化学学科及甾体药物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化学乃至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基因和学习热情,明确自己未来将要承担起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方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讨论疫情给新药研发带来的影响,思考“抗疫”中老药新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巨大作用。2020年3月,应知名核心期刊《合成化学》编辑部的邀请,方方撰写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专业知识等,受到期刊上万读者的广泛好评。
坚持育人为本,传承师道师心
一、用心用情,启智润心
方方每学年指导硕士研究生2-3名,承担400余名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及其实验教学任务,并于2001年和2009年两度担任学生辅导员。在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需求中,方方总结出了“四从”工作原则:了解学生,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关心学生,从点燃学生的理想开始;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的现状开始;引导学生,从探知学生的难点开始。
通过开学之初的见面会、主题班会、个别谈心、信息互动工具、绘制跟踪曲线、设置导员助理等措施,方方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堵点问题,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常年对高年级本科生进行考研义务答疑和考研指导的工作,督促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换,受到学生的高度赞誉和爱戴。方方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16年12月,带领学生圆满完成对金寨县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
二、薪火相传,授人以渔
方方教学技能精湛,各专业学生经常“组团”旁听其授课。作为学校最年轻的教学督导,致力于指导学校教学团队建设,连续4年面向学校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高级研修班学员的培训中,逐步形成了“heart”“hard”和“happy”相结合的“3H”教学培训模式,团队成员用心合作,苦练教学技能,最终达到快乐教学。在培养的百余名青年教师中,有的已成长为一线教学骨干,5人荣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药化系教师申报并获批省级一流课程、省级MOOC示范项目、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研究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项。

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邀请,方方通过线上或线下指导外校同行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改革创新,与他们无私分享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网络直播观看人次过万。方方的先进事迹及教学经验被安徽教育网、学校官网等广泛报道。

推进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
方方作为药物化学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药物化学系副主任,积极联系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远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省内制药企业,与之共建药物设计合成、工艺研发实践基地,在为地方企业输送具备优良药学背景的技术人员的同时,也助推了我校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将来能够胜任新药研发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制药企业在原料药生产工艺研发中的技术瓶颈,参与设计并为其优化出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全程无需柱层析、总收率高、终产物纯度优,各项技术指标均远超服务对象预期,有力支撑了地方制药企业的工艺技术改良;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发”背景下,着眼于现有同靶标药物在体内代谢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了新型激酶抑制剂、表观遗传调控剂的设计筛选工作,所获得的部分活性分子有发展为抗肿瘤候选药的前景,相关工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已接洽省内药企,拟通过校企联动推进后续研发。(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文图 孟庆全/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