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新闻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科技强校 追求卓越】特色疗法带动科研发展——记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脑病团队

来源: 日期:2022-12-14作者:宣传部 点击: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向先进模范学习,坚定科技报国信念,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学校将对一批优秀团队集中报道,营造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所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我国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与负担,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在临床上针对VCI的有效防治手段十分有限,需要对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关键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脑病团队

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程红亮教授为主的脑病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省中医院等多家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下,开展“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历时11年的研究,造福无数患者,项目成果荣膺2021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杨骏、张道宗、张闻东教授等安徽中医针灸名家,经过30余年临证实践与科学探索,提出VCI病机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项目在此理论基础上,创建了病、证、法、方、理完备的血管性认知障碍针灸临床策略,并通过验证与推广,为持续提高疗效、开展疑难攻关奠定了基础。

一、通督调神及辨经刺井针法、化瘀通络灸法相结合治疗VCI

团队提出了以“通脑络、化痰瘀、调神志”为法则,通督调神及辨经刺井针法、化瘀通络灸法相结合以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这项关键技术。项目组发表论文55篇,共纳入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850例。研究发现:化瘀通络灸可明显改善VCI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治疗后血清IGF-1的水平显著提高,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IGF-1水平有关。通督调神针刺能够提升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提高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明确提出“点线为纲,形气相成,开源激气,根结相通”的井穴作用特异性假说,针刺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血流速度上均优于非经穴组,少冲组、中冲组与其他井穴组比较效果更明显;在改善各条脑血管平均流速效果上,少冲组、中冲组及大敦组均有7条以上脑血管平均流速改善幅度大于药物组。研究“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对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现: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P300潜伏期、波幅及MMSE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二、基于中医病机理论、实验机理研究及临床实践的VCI防治新策略

在系统总结中医针灸文献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神失所养、神明失司”的VCI的中医病机理论。从抗氧化、脑内血管新生、慢性脑低灌注等方面揭示了VCI的发生发展机制。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可调控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对HIF-1及上下游分子、靶基因和Ngb等氧化应激相关信号分子的水平,调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GE核LRP-1、海马ERK/JNK/P38MAPK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Ref-1/HIF-1α/Ngb通路等多条氧化还原通路,从抗氧化、脑内血管新生的角度验证了针灸“通脑络、化痰瘀、调神志”的科学内涵。

通过研究成果实现了三个创新和突破:一是提出“元阳虚衰、痰瘀阻窍,神失所养、神明失司”的VCI的新病机观点,创立“通脑络、化痰瘀、调神志”针灸法为特色的针术灸法。二是围绕VCI的两个阶段,完成1850例临床研究,在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关键技术和临床疗效上取得突破。证实针灸对VCI发展的整个链条具有防治作用。参与制定VCI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三是从抗氧化、脑内血管新生等方面验证了“通脑络、化痰瘀、调神志”针灸法防治VCI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P300、IGF-1和Hgb表达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为进一步丰富VCI早期预警信号的研究作出有益的探索,在关键技术和临床疗效上取得突破。逐渐形成了一个疗效明确、安全可靠、便于推广的针灸治疗方案,在省内外多家单位推广应用。累计治疗患者32871人次,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组举办举办继教班19次(国家级6次,省级13次)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256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52人。

研究总结出的特色针术灸法治疗VCI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适宜技术和临床路径向全国推广,针灸防治VCI、VD成为国家重点针灸、脑病专科和国家重点针灸学科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医院巩固和发展了原有的临床学科优势,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拥有了一批省内一流的中医针灸专家,中医针灸及脑病学科水平保持在省内领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组充分利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学科的带头作用,利用学科、专科影响力及安徽省针灸学会团体平台,有效推动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及技术方案推广,得到了业界和患者的充分肯定。

安徽卫视综艺体育频道“医道健康”栏目讲授脑病治疗

该项目历时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二十余项科研课题支持,获发明专利2项,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篇,研究成果纳入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常用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等,成为应用规范。

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进行科普宣教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脑病团队聚焦临床需求,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践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初心,致力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积极投身科普事业,进一步提高居民科学素养、用科学开启智慧、用智慧点亮生命。团队以实际行动,矢志践行科技报国之志,展现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第二临床医学院/文图 雷黎/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