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校长彭代银教授主审、研究生院院长王鹏教授学术团队主持编撰的《新安医籍提要》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安医籍提要》从项目立项至编撰成书,前后共历时6年。本书是当前学界第一部基于现存新安医籍文献和其他有确切记载新安医籍文献编成的提要性目录学类工具书,也是迄今收载新安医籍文献最多最全的工具书。全共收录1949年以前有据可查的新安医籍文献998种,其中现存文献562种,佚失文献436种。现存文献中,医经与基础理论类文献25种、伤寒金匮温病类文献46种、诊法类文献27种、本草类文献25种、方书类文献91种、针灸推拿类文献14种、临证综合与内科类文献51种、外伤科类文献27种、妇科类文献28种、儿科类文献45种、五官科类文献31种、养生类文献9种、医案医论医话类文献104种、医史传记类文献3种、合刊与汇编类文献36种。佚失文献中,南北朝时期3种、唐代7种、宋代10种、元代7种、明代91种、清代313种、民国5种。
为了使本书的用途更加广泛和实用,编写组采取了以下编撰思路:首先,以新安医籍文献为依据,充分尊重原著思想,系统总结,合理凝练,客观评论,以简明易懂、务实致用为首务;其次,提要内容既能指示要籍,阐释新安医籍学术精粹和成就,又能提要勾玄,从总体层面对新安医籍学术思想加以归纳提炼,使读者易于领悟和学习。同时,在如上编撰思路指导下,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力求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新安医派古籍文献的最新存世状况和在全国各地藏书机构的收藏分布情况;二是辨析修订既往著录不当甚至错误的新安医派古籍文献信息;三是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自然地体现新安医派的学术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保持和提高书目的学术价值;四是充分吸纳近年来新安医籍文献学术研究成果,以保证著录内容的权威性和创新性。
自2016年始,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徽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安徽中医药大学组建了攻关团队,通过“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安徽省新安医学传承专项项目”和“教育部徽学研究中心专项项目”的连续资助,开始了《新安医籍提要》的整理、研究与编撰工作。
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是长期的、永恒的。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中医药文献的不断积累、整理、总结、提炼。新安医籍文献数量众多,沉潜日久,抢救发掘工作任重道远。安徽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研究团队将继续禀承历代新安医家重学术、重文献、重传承的优良传统,持续加强对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努力为弘扬新安医学学术精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学校新安医学学术底蕴和办学特色作出应有贡献。(研究生院/文图 王鹏/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