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校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7月13日全天,学校在少荃湖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学校领导出席会议。学校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院部党政班子、教学办公室成员、系主任,临床医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学部主任,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一流课程负责人及课程骨干成员,近三年省级课程类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俊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李永吉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教授5位专家指导我校一流专业建设。邀请南方医科大学沈群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郑红梅教授2位专家分享混合式课程教学经验。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校校长彭代银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真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学校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学校以教育部“双万计划”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和立德树人,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健康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专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我校的国家一流专业和课程总数在省内高校面列前茅,专业建设正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果。
彭代银感谢专家们对我校专业建设给予高能量的鼓励和鞭策,对于如何申报、建设、验收和总结给予高水平的指导,对如何凸显安徽中医药特色给予高明的指点,要求各专业负责人对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下一步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深入推进专业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副校长许钒主持会议,他指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我校精心筹备国家级一流专业及一流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特别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把脉问诊,助力我校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开局“十四五”,着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许钒强调,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提质创新的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专业和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希望通过研讨会特邀专家的点评、报告,以及专业和课程负责人的碰撞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就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形成新的破解思路和有效举措,打造我校课程质量新标杆,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教务处处长王茎介绍了学校专业和课程建设情况,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秉持“中医药主体专业做强做精做大、中医药相关专业做活做新做特”的专业建设思路,“突出核心课程,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实践创新,鼓励个性发展,融合现代技术,坚持党建引领”的课程建设思路,通过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引领示范,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特邀专家余曙光、李灿东、李俊、李永吉、许能贵对我校的专业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建设中存在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沈群、郑红梅分别作了题为《混合式教学理念》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经验交流》的报告。


会上,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省级一流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负责人分别汇报了专业建设情况。国家级一流课程生物化学、有机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课程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程建设情况。(孙黎/文 尤志成、黄炜/图 王茎/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