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韩明锋及随行人员来到我校第一附属医院,为疫情期间向阜阳输送中医专家共同抗疫而向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表示感谢并送来牌匾。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第三附属医院院长鲍风、副院长杨永晖以及前往阜阳参加防疫抗疫的省国医名师胡国俊、一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朱慧志,三附院内分泌肾病科科主任江鹏,心血管内科科主任明晓红参加感谢仪式。

韩明锋首先向医院及西区选派专家表示感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市定点救治医院和全省重症、危重症四大医疗救治基地之一,任务艰巨,特别是部分危重症病患生命危在旦夕,面对一些持续阳性多达30多天的患者及重症病人,中医专家来了以后,帮助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收尾,治愈病患。没有中医的支持,阜阳市的防疫工作就不会那么顺利。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能继续支持相关工作,共同谋求后续的良好发展。

杨文明感谢奔赴一线的专家,不辞辛苦,不惧艰险;感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认可,给中医提供了施展医术的舞台;感谢病患的配合。他指出,中医药在疫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要肯定中医药在历史中的痕迹,加强中西医的合作,展示中医药的自信与能力,挖掘中医药存在的价值,迎接未来中医药更好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3月1日晚,省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高级别专家组专家李泽庚、胡国俊等一行五人亲临阜阳市集中救治定点医院进行会诊,对该市收治的新冠患者疑难病例进行“一人一案”的临床指导,七十四岁高龄的安徽省国医名师胡国俊亲临战疫一线。专家组听取了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情况汇报后,通过视频连线,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胡国俊针对每名患者的病况逐一会诊,特别是具有疑难病症、典型病例的肺炎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中医药诊疗方案。阜阳市新冠肺炎治愈出院的患者中,其中8例患者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但核酸检测一直呈阳性。经过专家组集中会诊,开具个性化的精准用药处方,8名患者每天按时按量服用“私人订制”中药汤剂,两天后核酸检测全部转为阴性。

1月30日,明晓红作为省中医局派驻阜阳二院的第一批中医驻点专家进驻,面对疫区的严重形势和当地无任何中医基础的条件,为更好的支持当地抗疫工作,她首先开出中成药药单,指导各病区辨证使用中成药,一方面深入病区,和西医同行探讨患者病情,先后为30余位患者辨病辨证开方,其中四个反复发热患者服用中药后退热,腹泻,失眠,胸闷,咳嗽,焦虑的症状得到改善,没有一个病人转成重症,后来回访这部分病人也是阜阳最早出院的一批病人。

2月14日上午,江鹏到达阜阳市接任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治疗组组长,并与第一中医治疗专家组就诊疗现况及方案进行充分沟通。2月14日下午,江鹏与阜阳市二院领导进行工作座谈,根据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的上级要求,提出进一步工作方案:加强中医查房频次、加强医患沟通与心理辅导、加强与病区护理人员沟通、加强中医专家组会诊工作等。2月21日,江鹏带领第二专家治疗组接替第一专家组继续开展工作,在第一专家组经验基础上,应对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核酸检测转阴难度增加,患者住院日延长)研究制定新的诊疗方案,并付诸实施。
经过大家持续不懈的努力,阜阳市累计确诊的155例新冠肺炎患者及亳州4例重症患者,于3月4日全部治愈出院。其中30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无一例死亡。中医治疗组共开具中药处方331张,使用中医药治疗比例达97.48%,仅有4例没有应用中药,其中包括两例6岁以下儿童。(陈宜淼、李珂艺/文图 尤志成/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