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桂双英课题组在黏膜给药系统构建与牙周炎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药学院发布时间:2023-09-19浏览次数:

近日,材料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期刊《MATERIALS & DESIGN》(中科院一区TOP,IF=8.4)发表了药学院桂双英教授和郭健副教授在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构建与牙周炎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Simultaneously boosting inflammation resolu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periodontitis using folic acid-modified liposome-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composites”,论文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第一作者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桂春。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持续炎症和牙槽骨丢失。课题研究人员基于前期基础,发现造成牙龈持续炎症、牙槽骨丢失的主要原因为巨噬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之间的异常串扰。鉴于牙周炎发病机制和局部病变部位特点,课题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载染料木素的原位温敏纳米复合水凝胶递送系统。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载染料木素的叶酸修饰脂质体可通过靶向巨噬细胞调控M2表型转化及下调炎性因子分泌;利用条件培养基系统证明了该给药系统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恢复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并利用牙周炎大鼠模型考察了该给药系统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基金支持。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tdes.2023.112314。

此外,桂双英教授和郭健副教授基于课题组多年基础,近日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中科院药学一区TOP,IF=7.5)发表了题为“Smart stimuli-responsive hydrogels for drug delivery in periodontitis treatment”综述,系统总结了递送牙周炎治疗药物的智能水凝胶设计与构建思路。智能响应水凝胶根据外部与内部刺激响应的不同,有温度、pH、光、ROS、葡萄糖、酶等响应水凝胶。该综述还分析阐述了智能水凝胶在消除牙周致病菌、调节牙周炎症微环境和加速牙周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优势及发展展望。论文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第一作者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雨宵和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佳鑫。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pha.2023.114688。

近年来,桂双英教授课题组基于中药对牙周炎的独特治疗优势,挖掘多种具有牙周微环境调控功能和牙周炎治疗潜力的中药活性成分及活性组合物,并以纳米、智能凝胶等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为主体,创新构建了多种新型口腔黏膜递药系统用于牙周炎治疗。课题组围绕以上研究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及省级科研项目(4项)资助,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药学院/文图 胡卿/审核)